@仙桃人请查收美丽仙桃的绿色答卷
发布时间:2025-05-31 07:18

  全运会龙舟比赛首次来到仙桃,也是十五运决赛举办城市之外唯一承办龙舟赛的城市。中国龙舟公开赛是连续第三次来到仙桃。仙桃龙舟赛的赛场设施、环境,赛事组织、氛围,美丽宜人的田园风景独具魅力。

  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地块等问题整治,常态化排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全市16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启动了地下水及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完成5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8.1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工作力度,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落地落实。

  “过去在野外一些河流,必须踩着泥巴,到水边取样。现在有了无人机,随时、定点取样,不仅效率高,也更安全。”工作人员一脸轻松。

  市民反映某医疗用品公司夜间生产噪音大,环境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查。公司生产线正在运行,车间门窗未关闭。执法人员要求立即关闭门窗,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市民投诉异味扰民,执法人员先后沿黄金大道、桃花岭大道、新城大道巡查,最终在一处角落找出异味“元凶”秸秆垃圾闷燃散发难闻气味,执法人员当场处置。

  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抓手,实施“起底清仓”专项行动,对历年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再“回头看”,以常态化、制度化的检查督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按期整改销号。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第一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06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1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个;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9个问题,已按计划完成整改21个。还建立“快速交办转办、快速调查处理、快速反馈销号、快速举一反三”工作机制,建立“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形成“整改一个问题、化解一类风险、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批漏洞”的工作格局。

  初夏时节,仙桃化工园区周边居民惊讶地发现,困扰多年的异味问题已悄然消失。这一转变,源于市生态环境局推行的“溯源治未病”环境治理新模式。

  针对化工园区环境信访突出问题,市生态环境局以全省工业园区及化工企业水污染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及大气污染防治“四大专项”行动为契机,创新“专家把脉+清单管理”工作模式,从源头化解环境风险。“一厂一法”“一企一策”,对48家企业展开“定向体检”“重点部位体检”,“系统诊疗”结合“靶向治疗”,发现环境隐患32处,目前整改完成率100%。

  “我们像中医治未病一样,通过望闻问切提前消除环境风险。”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针对发现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向企业下达《环境问题提示函》,督促限期整改。一家公司因车间未密闭、雨水明沟杂物堆积等7项问题被列入整改清单后,企业迅速加装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规范危险废物间标识,组织环保应急演练。

  “以前是被动应对信访,现在是主动排查消除隐患。”市生态环境局正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推动环境治理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受理环境信访投诉134件,其中涉园区投诉仅2件,占比1.5%,同比下降50%,创历史新低。“下一步将用精细化监管织密环境安全网,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

  经现场踏勘和连续72小时监测,执法人员精准锁定噪声源。合作社粮食烘干项目还存在“未批先建”问题。面对确凿证据,合作社负责人李某懊悔不已。

  今天是六五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确定这一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倡议社会公众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仙桃是美丽中国的田园诗、水墨画。多年来,仙桃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仙桃建设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体推进治水、活水、清水、兴水;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土、水、农、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治理;“无废城市”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向纵深推进一幅绿水相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林居相间的水乡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展在仙桃大地上。

  美丽仙桃建设欣欣向荣,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美丽仙桃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从美家园美生态入手,持之以恒美水、净土、蓝天,共同书写美丽仙桃幸福答卷。

  以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奋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按照现代化水乡田园市、生态型健康滨水城定位,打造全省美丽城市建设示范标杆,建设美丽城市。统筹清洁家园、清正家风、幸福家业建设,打造江汉平原人居环境整治样板,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内外联通畅循环,加快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打造国家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美丽河湖。